玉米種植中適宜葉面積的研究
為了達到充分利用光能,玉米種植的后期適宜葉面積指標,應當使玉米群體基部光強為補償光強的2倍。這樣群體的全部葉面積都能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如果后期群體過大,基部光強低于補償光強的2倍,那么中下部必然有一部分葉面積處于極弱的光強條件下,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積累。這些葉面積只能消耗光合產物而使產量減少,至少也不能增加產量。如果后期葉面積偏小,基部光強在補償光強2倍以上,r說明玉米群體還有可能容納較多的葉面積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如果產量只要求中產水平,葉面積偏小些是合理的,但如果要求高產水平,那么葉面積還應爭取達到適宜水平。
1983、1984兩年在玉米抽穗期測定不同光強下功能葉片的光合作用,求得揚麥.4號補償光強為1500勒克斯,濟南13號為1000勒克斯。玉米群體的消光系數與玉米品種的株型有很大關系。據2981一2954年測定,揚麥4號不同生育期的消光系數為:拔節期0.32,孕穗期0.58,齊穗期0.62,灌漿期1.32。
考慮到5月上中旬為玉米后期進行光合作用、充實籽粒的關鍵時期,我們采用5月上、中旬的多年平均(1950~1978年)太陽輻射資料換算成光強,求得徐州5月上中旬自然光強為4.8萬勒克斯,南京為4。2萬勒克斯。將以上補償光強、消光系數、自然光強數據代入門司公式,求得徐州地區濟南13號孕穗期的葉面積系數為7,17,南京地區揚麥4號為5.87。玉米孕穗期的葉面積比抽穗期稍大,約高0.5左右。
群體光強與防止倒伏1984年在玉米拔節期進行人工控制光強試驗結果,在植株三分之二處用塑料紗遮光,基部光強為3278勒克斯,對照基部光強為8419勒克斯(四次測定平均)。拔節期開始遮光,20天后基部第1、2、3節間分別為5。3、9.2、13。2厘米,比對照分別伸長1.0、2.1、2.0厘米,莖長比對照68.7厘米高7.4厘米,每厘米長莖干重比對照0.1223克下降0.0285克,葉鞘干重及單位葉鞘干重也均比對照小。這明顯地反映中部群體光強過弱,對莖、葉鞘等器官有很大影響,不利于抗御倒伏。
玉米群體封行前基部光強在30%(占自然光)以上,封行后下降到15%以下。拔節期(3月下旬)平均自然光強為3萬勒克斯左右,如尚未封行,基部可以保持8一9千勒克斯。如已經封行,則基部光強會降到4千勒克斯以下,這樣的光強對基部莖鞘發育不利。
拔節期葉面積過小,基部光強過強,說明葉面積發展不足,難以在孕穗期達到適宜葉面積,難以高產。而拔節期葉面積過大,基部光強過弱會使基部莖鞘發育不良而導致倒伏。為了高產穩產,拔節期的葉面積系數指標,南京地區揚麥4號以3.7一4.0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