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子方式對蔬菜農藥殘留的影響
科學家利用農藥殘留速測儀對不同種植方式生產的蔬菜進行了農藥殘留的測定,發現不同耕作規模下蔬菜檢出超標率不同,其中蔬菜大戶的超標率遠遠低于零散種植的農戶。說明適度規模化種植對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有利。
要利用各種措施鼓勵土地流轉,注意培育及扶持較大規模(蔬菜指土地面積0.3hm2以上或年復種面積4hm2以上)的種植農戶或合作社,這類農業生產主體,具備一定規模,對農業生產的各項規程執行得較好,對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的需求較為迫切,是未來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載體。對他們要引導,支持其建立相應的內控機制,儲備適用的技術,鼓勵他們成立家庭農場并長期經營。有引進的新技術、新品種優先讓他們使用。
國情所限,農業(種植業)生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依然是普遍存在千家萬戶的、零散的小規模生產方式,現在農村青壯年都進城打工,留在家里務農的多是老人、婦女、小孩,由于文化水平較低,他們在種植蔬菜時,在看不懂使用說明書的情況下就動手用藥,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頻繁施用不同的農藥,甚至混合施用多種農藥,既不知道這些農藥的具體作用,更不知道這些農藥的嚴重為害。
這些毒害身體、污染環境的農藥在田間地頭的生產環節中,就污染了食物。3.4生產標準規范化,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在綜合治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措施當中,化學防治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遇到突發性災害時,還沒有其他防治方法能夠完全代替化學農藥。
故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降低農藥殘留。政府的涉農部門組織研究簡易化或傻瓜式的栽培技術流程,方便沒有長期生產經歷的人員使用;標準化生產從使用農藥的種類、劑量、次數、時間、方法等方面制定規范的使用準則,建立了合理的用藥程序,積極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防治技術,控制和減少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提高農藥利用率,指導正確使用農藥,從而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和機率。
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推廣抗性強的品種、輪作、科學施肥等措施減少病蟲害發生;優先采用生物防治,利用蚜繭蜂等多種捕食性天敵對蚜蟲等害蟲發揮自然控制作用;科學合理應用化學防治,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量;有效實施綜合防治技術,帶動蔬菜質量安全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同時,政府要加大資金和技術力量投入,逐步穩健擴大監測工作的覆蓋面。設置相應的監測點,培養引進專業人才,對生產中的蔬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監測、抽查等方式,并公布監測結果,監督規范菜農的種植行為。成立植保專業隊,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增加農業投入,協調病蟲害的統防統治;統一采購和布設有效面積較大的無公害蔬菜設施如頻振式殺蟲燈、黃色粘蟲板等。開設咨詢欄目、電話,幫助菜農鑒別農藥、病蟲害,對蔬菜農藥殘留實行全方位統一監管。